<del id="dhfrq"></del>

    1. <tr id="dhfrq"></tr>
      成人午夜激情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线天粉嫩av,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成人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七年級數(shù)學教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13 16:02:36 七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去括號的意義;2.會去括號,并能利用去括號的法則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去括號法則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根據(jù)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理解去括號法則的正確性。

        教學重點:1.去括號的法則;2.利用去括號法則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括號前面有系數(shù)時,注意括號中各項都要與系數(shù)相乘。

        教材分析:本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也是以后學習整式乘除、分式運算、一次方程和函數(shù)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故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關注學生對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體驗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法

        教具:電腦、投影儀、課件資源、投影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6.3去括號

        a+(b+c)=a+b+c例1:

        a-(b+c)=?

        去括號法則:略例2: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采用加法結合律與實例相結合的方式導入,經歷對同一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的不同表示方法,讓學生更形象更具體地體會去括號法則的合理性,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觀察思考合作交流來發(fā)現(xiàn)并親身體會去括號法則的過程和數(shù)與式之間的關系,收到效果較好。但在教學中還應給予學生較多的思考反思總結的時間效果會更好些。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零”的意義的探討,進一步理解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概念,能利用正負數(shù)正確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規(guī)定了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2.進一步體驗正負數(shù)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深化對正負數(shù)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知識回顧和理解

        通過對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具有兩種不同意義的量,為了區(qū)分它們,我們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來分別表示它們.

        [問題1]:“零”為什么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呢?

        學生思考討論,借助舉例說明.

        參考例子:用正數(shù)、負數(shù)和零表示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和零度.

        思考“0”在實際問題中有什么意義?

        歸納“0”在實際問題中不僅表示“沒有”的意思,它還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如:水位不升不降時的水位變化,記作:0 m.

        [問題2]:引入負數(shù)后,數(shù)按照“具有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來分,可以分成幾類?分別是什么?

        (二)深化理解,解決問題

        [問題3]:(課本P3例題)

        【例1】(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 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例2】(2)某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這一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解后語: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寫出體重的增長值和進出口的增長率就暗示著用正數(shù)來表示增長的量.類似的還有水位上升、收入上漲等等.我們要在解決問題時注意體會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確地用正負數(shù)表示它們.

        鞏固練習

        1.通過例題(2)提醒學生審題時要注意要求,題中求的是增長率,不是增長值.

        2.讓學生再舉出一些常見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1990~1995年下列國家年平均森林面積(單位:千米2)的變化情況是:

        中國減少866,印度增長72,

        韓國減少130,新西蘭增長434,

        泰國減少3247,孟加拉減少88.

        (1)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表示這六國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積的增長量;

        (2)如何表示森林面積減少量,所得結果與增長量有什么關系?

        (3)哪個國家森林面積減少最多?

        (4)通過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

        閱讀與思考

        (課本P6)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表示加工允許誤差.

        問題:1.直徑為30.032 mm和直徑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還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負數(shù)表示允許誤差嗎?請舉例.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甲冷庫的溫度是-12℃,乙冷庫的溫度比甲冷庫低5 ℃,則乙冷庫的溫度是.

        2.一種零件的內徑尺寸在圖紙上是9±0.05(單位:mm),表示這種零件的標準尺寸是9 mm,加工要求不超過標準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標準尺寸多少?

        3.摩托車廠本周計劃每天生產250輛摩托車,由于工人實行輪休,每天上班的人數(shù)不一定相等,實際每天生產量(與計劃量相比)的增減值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

        增減-5 +7 -3 +4

        根據(jù)上面的記錄,問:哪幾天生產的摩托車比計劃量多?星期幾生產的摩托車最多,是多少輛?星期幾生產的摩托車最少,是多少輛?

        類比例題,要求學生注意書寫格式,體會正負數(shù)的應用.

        (四)課時小結(師生共同完成)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大量圖片或實物,經歷把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

        2、能由實物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

        3、能識別一些簡單幾何體,正確區(qū)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

        【重點難點】

        識別簡單的幾何體是重點;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是難點。

        【導學指導】

        一、知識鏈接

        同學們,你仔細觀察過我們生活的世界嗎?從城市宏偉的建筑到鄉(xiāng)村簡樸的住宅,從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到街頭巷尾的交通標志,從古老的剪紙藝術到現(xiàn)代化的城市雕塑,從自然界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到北京的申奧標志……,包含著形態(tài)各異的圖形。圖形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那就讓我們走進圖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

        1、幾何圖形

        (1)仔細觀察圖4、1—1,讓同學們感受是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

        (2)出示一個長方體的紙盒,讓同學們觀察圖4、1—2回答問題:

        從整體上看,它的形狀是什么?從不同側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圖形?只看棱、頂點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我們見過的長方體、圓柱、圓錐、球、圓、線段、點,以及小學學習過的三角形、四邊形等,都是從形形色色的物體外形中得出的。我們把這些圖形稱為幾何圖形。

        注意:當我們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時,得出了幾何圖形,它是數(shù)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而物體的顏色、重量、材料等則是其它學科所關注的。

        2、立體圖形

        思考第117頁思考題并出示實物(如茶葉、地球儀、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體演示(如谷堆、帳篷、金字塔等),它們與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相類似?

        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等它們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它們是立體圖形。

        想一想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類似于這些立體圖形呢?

        思考:課本118頁圖4、1—4中實物的形狀對應哪些立體圖形?把相應的實物與圖形用線連起來。

        3、平面圖形

        平面圖形的概念

        線段、角、三角形、長方形、圓等它們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它們是平面圖形。

        思考:課本118頁圖4、1—5的`圖中包含哪些簡單的平面圖形?

        請再舉出一些平面圖形的例子。

        長方形、圓、正方形、三角形、……。

        思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是兩類不同的幾何圖形,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

        立體圖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而平面圖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

        立體圖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圖形。

        《4、1、2點、線、面、體》同步四維訓練

        知識點一:幾何體的構成

        1、下列結論正確的是(C)

        ①圓柱由3個面圍成,這3個面都是平面;

        ②圓錐由2個面圍成,這2個面中,1個是平面,1個是曲面;

        ③球僅由1個面圍成,這個面是平面;

        ④正方體由6個面圍成,這6個面都是平面、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1、2點、線、面、體》同步練習含解析

        一、單選題(共12題;共24分)

        1、圓錐體是由下列哪個圖形繞自身的對稱軸旋轉一周得到的

        A、正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圓

        D、等腰梯形

        2、下面現(xiàn)象能說明“面動成體”的是

        A、旋轉一扇門,門運動的痕跡

        B、扔一塊小石子,小石子在空中飛行的路線

        C、天空劃過一道流星

        D、時鐘秒針旋轉時掃過的痕跡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棱柱的側面可以是三角形

        B、四棱錐由四個面組成的

        C、正方體的各條棱都相等

        D、長方形紙板繞它的一條邊旋轉1周可以形成棱柱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有理數(shù)的減法法則,會將有理數(shù)的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

        2.通過把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通過有理數(shù)的減法運算,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揭示有理數(shù)的.減法法則,滲透事物間普遍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重點是運用有理數(shù)的減法法則熟練進行減法運算。解有理數(shù)減法的計算題需嚴格掌握兩個步驟:首先將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然后依據(jù)有理數(shù)加法法則確定所求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理解有理數(shù)的減法法則是難點,突破的關鍵是轉化,變減為加.學習中要注意體會:小學遇到的小數(shù)減大數(shù)不會減的問題解決了,小數(shù)減大數(shù)的差是負數(shù),在有理數(shù)范圍內,減法總可以實施.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強調指出:由于把減數(shù)變?yōu)樗南喾磾?shù),從而減法轉化為加法.有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當引進負數(shù)后就可以統(tǒng)一用加法來解決.

        2.不論減數(shù)是正數(shù)、負數(shù)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數(shù)減法法則.在使用法則時,注意被減數(shù)是永不變的.

        3.因為任何減法運算都可以統(tǒng)一成加法運算,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再規(guī)定幾個帶有減法的運算律,這樣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記憶.

        4.注意引入負數(shù)后,小的數(shù)減去大的數(shù)就可以進行了,其差可用負數(shù)表示。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掌握數(shù)軸的概念,理解數(shù)軸上的點和有理數(shù)的對應關系;

        2,會正確地畫出數(shù)軸,會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shù),會根據(jù)數(shù)軸上的點讀出所表示的有理數(shù);

        3,感受在特定的條件下數(shù)與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體驗生活中的數(shù)學。

        教學難點 數(shù)軸的概念和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shù)

        知識重點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 教師通過實例、課件演示得到溫度計讀數(shù).

        問題1:溫度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測量溫度的重要工具,你會讀溫度計嗎?請你嘗試讀出圖中三個溫度計所表示的溫度?

        (多媒體出示3幅圖,三個溫度分別為零上、零度和零下)

        問題2:在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 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 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

        (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動手操作)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

        點表示數(shù)的感性認識。

        點表示數(shù)的理性認識。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師:由上述兩問題我們得到什么啟發(fā)?你能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有理數(shù)嗎?

        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歸納出:可以表示有理數(shù)的直線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從而得出數(shù)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體驗數(shù)形結合思想;只描述數(shù)軸特征即可,不用特別強調數(shù)軸三要求。

        從游戲中學數(shù)學 做游戲:教師準備一根繩子,請8個同學走上來,把位置調整為等距離,規(guī)定第4個同學為原點,由西向東為正方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整數(shù)編號,請大家記住,現(xiàn)在請第一排的同學依次發(fā)出口令,口令為數(shù)字時,該數(shù)對應的同學要回答“到”;口令為該同學的名字時,該同學要報出他對應的“數(shù)字”,如果規(guī)定第3個同學為原點,游戲還能進行嗎? 學生游戲體驗,對數(shù)軸概念的理解

        尋找規(guī)律

        歸納結論 問題3:

        1, 你能舉出一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直線表示數(shù)的實際例子嗎?

        2, 如果給你一些數(shù),你能相應地在數(shù)軸上找出它們的準確位置嗎?如果給你數(shù)軸上的點,你能讀出它所表示的數(shù)嗎?

        3, 哪些數(shù)在原點的左邊,哪些數(shù)在原點的右邊,由此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4, 每個數(shù)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由此你會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歸納出一般結論,教科書第12的歸納。 這些問題是本節(jié)課要求學會的技能,教學中要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來完成,教師可結合教科書給學生適當指導。

        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2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 請學生總結:

        1, 數(shù)軸的三個要素;

        2, 數(shù)軸的作以及數(shù)與點的轉化方法。

        本課作業(yè) 1, 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2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 數(shù)軸是數(shù)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易于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shù)軸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shù)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guī)律。

        2, 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3, 注意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第89頁例3、例4,90頁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二第5、6、7、8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會用正負數(shù)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2.感受負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負數(shù)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會用正、負數(shù)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會用正、負數(sh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教師:我們來玩?zhèn)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名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guī)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誰先試一試?

        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 電梯上升15層 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

        二、復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負數(shù),你能舉幾個負數(shù)的例子嗎?

        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三、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例3的.情境:小明向東走200米,小軍向西走200米。

        教師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示這兩個不同意思的量?

        學生1:向東走200米記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學生2:向西走200米記作+200米,向東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教師對這兩種記法都應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試一試

        (1)如果汽車向正北方向行駛50m記作+50m,那么汽車向正南方向行駛100m該怎樣記?

        (2)如果體重減少2kg記作-2kg,那么+5kg表示什么?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小結:由此可見,我們可以用正數(shù)、負數(shù)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3)練習:課堂活動第2題:說出表中正數(shù)、負數(shù)表示的意義。

        項目 父母工資 電話費 父母獎金 水、電、氣費 伙食費

        收支情況(元) 4500 -130 1000 -280 -1750

        2.教學例4。

        教師:其實,正、負數(shù)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某農用物資商場把下半年的盈虧情況做了一個表:(出示例4)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盈虧情況(元) +6500 -2700 0 -750 +9500 +16700

        教師:表中的正數(shù),負數(shù)各表示什么意思?(正數(shù)表示盈利,負數(shù)表示虧損。)

        教師:從表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匯報。

        教師:盈和虧也是兩個相反意義的量,我們用正數(shù)、負數(shù)來表示,簡潔而準確。

        3.討論生活中的負數(shù)。

        教師出示存折和電梯圖上的負數(shù),讓學生講講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教師:存折上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取出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電梯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面為界線,地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

        老師現(xiàn)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啊?要到地下3層呢?

        四、課堂練習

        1.下圖每段表示1m,小麗剛開始的位置在0處。

        (1)小麗從0處向東行5m表示+5m,那么她從0點向西行4m表示為( )

        (2)如果小麗的位置是+8m,說明她是從0點向( )行了( )m。

        (3)如果小麗的位置是-6,說明她是從0點向( )行了( )m。

        (4)如果小麗先向西行6m,再向東行9m,這時小麗的位置表示為( )m。

        (5)如果小麗先向東行3m,再向西行7m,這時小麗的位置表示為( )m。

        2.如果順時針方向旋轉90°記作+90°,那么逆時針方向旋轉90°記作( )。

        3.如果-20分表示比平均分低20分,那么+15表示( )

        4.如果比規(guī)定任務多做5個記作+5個,那么-5表示( )

        5.2.如果在銀行存入10000元記作+10000,那么-5000表示( )。

        五、自學“你知道嗎?”

        學生閱讀教科書92頁內容,說說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七、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6、7題。

        家庭作業(yè):90頁課堂活動第3題,練習二十二第5、8題

        板書設計:

        認識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及其簡單應用

        向東走200米記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正數(shù)、負數(shù)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 掌握有理數(shù)的概念,會對有理數(shù)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yǎng)分類能力;

        2, 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義;

        3, 體驗分類是數(shù)學上的常用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重點 正確理解有理數(shù)的概念

        教學過程

        探索新知

        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shù),通過上兩節(jié)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xiàn)在的數(shù)包括了負數(shù),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shù)(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問題1:觀察黑板上的9個數(shù),并給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分類的情況.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為“正數(shù)”和“負數(shù)”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例如,

        對于數(shù)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shù)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shù),數(shù)5是正數(shù)中整個的數(shù),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shù)”,而5. 1不是整個的數(shù),稱為“正分數(shù),,.…(由于小數(shù)可化為分數(shù),以后把小數(shù)和分數(shù)都稱為分數(shù))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后歸納出我們已經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shù),它們分別是“正整數(shù),零,負整數(shù),正分數(shù),負分數(shù),”。

        按照書本的說法,得出“整數(shù)”“分數(shù)”和“有理數(shù)”的概念.

        看書了解有理數(shù)名稱的由來.

        “統(tǒng)稱”是指“合起來總的名稱”的意思.

        試一試:

        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shù)的分類表嗎?你能說出以上有理數(shù)的分類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shù)和分數(shù)來劃分的) 分類是數(shù)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于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shù)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于理解。

        有理數(shù)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練一練

        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shù),并說出是什么類型的數(shù),與同伴進行交流.

        2,教科書第10頁練習.

        此練習中出現(xiàn)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說明.

        把一些數(shù)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shù)的集合,簡稱“數(shù)集”,所有有理數(shù)組成的數(shù)集叫做有理數(shù)集.類似地,所有整數(shù)組成的數(shù)集叫做整數(shù)集,所有負數(shù)組成的數(shù)集叫做負數(shù)集……;

        數(shù)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為集合中的數(shù)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shù),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思考:

        問題1: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shù)的集合嗎?

        創(chuàng)新探究

        問題2:有理數(shù)可分為正數(shù)和負數(shù)兩大類,對嗎?為什么?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shù),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В箤W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后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于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于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說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小結與作業(yè)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shù)都是有理數(shù)(圓周率除外),有理數(shù)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平行線的特征,能靈活地利用平行線的三個特征解決問題.

        2.繼續(xù)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數(shù)學語言的訓練,使學生能用數(shù)學語言敘述平行線的特征,并能用初步的數(shù)學語言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

        3.使學生理解平移的思想,知道圖形經過平移以后的位置,并能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4.通過利用“幾何畫板”所做的數(shù)學實驗的演示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即在圖形的運動變化中抓住圖形的本質特征,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課堂設疑,培養(yǎng)學生勇于發(fā)現(xiàn)、探索新知識的精神.

        6.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直觀感知并操作確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之愛學、會學、學會、會用.

        二、教學重點

        平行線的三個特征.

        三、教學難點

        靈活地利用平行線的三個特征解決問題.

        四、教學過程

        老師:同學們,如圖所示,是我們大連的馬欄河,河上有兩座橋:新華橋和光明橋.河的兩岸是兩條平行的公路:黃河路與高爾基路,某測量員在A點測得.如果你不通過測量,能否猜出的度數(shù)是多少?

        王亮:.

        老師:他到底猜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要先做一個實驗,拿出尺子,畫兩條平行的直線a、b,第三條直線l和這兩條直線相交,標出所得到的角,用量角器量出各個角的度數(shù),觀察當兩直線平行時,各種角有什么關系.

        學生動手按要求做實驗.

        老師:將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與組內同學進行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與研究.

        老師:請每組派一名代表將你們得到的規(guī)律寫到黑板上,并結合你畫的圖講解你們組的結論.

        第1組學生代表:如果兩直線平行,同位角就相等。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6.2普查和抽樣調查

        1.了解普查、抽樣調查的概念并能區(qū)分普查和抽樣調查.

        2.了解總體、個體、樣本的概念及簡單的抽樣調查的方法.

        一、情境導入

        小號同學為了估計全市七年級學生人數(shù),他對自己所在鎮(zhèn)的人口和全鎮(zhèn)七年級學生人數(shù)做了調查:全鎮(zhèn)人口約3萬,七年級學生人數(shù)為200.全市人口約60萬,由此推斷全市七年級學生人數(shù)約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級學生人數(shù)為6000,與估計有很大偏差,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調查方式的選擇

        (內江中考)下列調查中,①調査本班同學的視力;②調查一批節(jié)能燈管的使用壽命;③為保證“神舟9號”的成功發(fā)射,對其零部件進行檢查;④對乘坐某班次客車的乘客進行安檢.其中適合采用抽樣調查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對象數(shù)量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對象具有破壞性,宜采用抽樣調查;③中,要保證“神州9號”的成功發(fā)射,必須做到萬無一失,所以要對其零部件進行普查;④中,為了保證每個旅客的安全,必須對所有乘客進行安檢,即普查.故選B.

        方法總結:普查和抽樣調查是兩種方式,各有自己的特點,在調查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時,要靈活處理,既要考慮問題本身需要,又要考慮實現(xiàn)的可能性.

        下列調查,適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一批炮彈的殺傷半徑

        B.了解揚州電視臺《關注》欄目的收視率

        C.了解長江中魚的種類

        D.了解某班學生對“揚州精神”的知曉率

        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彈的殺傷半徑,如果普查,所有炮彈都報廢,這樣就失去了實際意義,故此選項錯誤;B中了解揚州電視臺《關注》欄目的收視率的調查因為普查工作量大,適合抽樣調查,故此選項錯誤;C中了解長江中魚的種類的調查,因為數(shù)量眾多,無法進行普查,適合抽樣調查,故此選項錯誤;D中了解某班學生對“揚州精神”的知曉率的調查,適用于普查,人數(shù)確定,普查準確,故此選項正確.

        方法總結:此題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區(qū)別,選擇普查還是抽樣調查要根據(jù)所要考查的對象的特征靈活選用.一般來說,對于具有破壞性的調查無法進行普查,普查的意義或價值不大時,應選擇抽樣調查,對于精確要求較高的調查,事關重大的調查往往選用普查.

        探究點二:總體、個體、樣本

        (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4萬名考生參加中考,為了了解這些考生的數(shù)學成績,從中抽取20xx名考生的數(shù)學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在這個問題中,下列說法:①這4萬名考生的數(shù)學中考成績的全體是總體;②每個考生是個體;③20xx名考生是總體的一個樣本;④樣本容量是20xx,其中說法正確的有()

        A.4個B.3個C.2個D.1個

        解析:這4萬名考生的數(shù)學中考成績的全體是總體;每個考生的數(shù)學中考成績是個體;20xx名考生的中考數(shù)學成績是總體的一個樣本,樣本容量是20xx.故正確的是①④.故選C.

        方法總結:(1)總體、個體、樣本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所有的個體構成了總體,樣本取自于總體,因此,樣本是總體的'一部分,沒有個體就沒有總體;(2)在總體、個體、樣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對象都是問題中的數(shù)量指標,是“量”而不是“物”.

        為了了解某市八年級學生的肺活量,從中抽樣調查了500名學生的肺活量,這項調查中的樣本是()

        A.某市八年級學生的肺活量

        B.從中抽取的500名學生的肺活量

        C.從中抽取的500學生

        D.500

        解析:本項調查中的考察對象是“某市八年級學生的肺活量”,因此樣本是“從中抽取的500名學生的肺活量”.故選B項.

        方法總結:在分析總體、個體和樣本時,一定要認真體會“考察對象”的含義,否則容易出現(xiàn)誤選C的錯誤.

        探究點三:樣本的選取

        為了了解學校大門出口處每天在學校放學時段的車流量,以幫助學生安全離校,有下面幾個樣本來統(tǒng)計大門出口處在學校放學時段的車流量,樣本選取合適的是()

        A.抽取兩天作為一個樣本

        B.以全年每一天為樣本

        C.選取每周星期日為樣本

        D.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各選兩周作為樣本

        解析:選項A樣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廣泛性;選項B抽取樣本難度過大,沒有必要性;選項C樣本不具有代表性;選項D對個體進行分類按比例隨機抽取樣本.樣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簡單隨機抽樣的要求.故選D.

        方法總結:開展調查前,首先要仔細檢查總體中的每個個體是否都有可能成為調查對象,樣本要避免遺漏某一個群體,使樣本在總體中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樣本容量應足夠多.

        判斷下面抽樣調查選取樣本的方法是否合適:

        (1)檢查某啤酒廠即將出廠的啤酒質量情況,先隨機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隨機抽取1~2瓶檢查;

        (2)通過網上問卷調查方式,了解百姓對央視春節(jié)晚會的評價;

        (3)調查某市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狀況,在該市每所小學的每個班級選取一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4)教育部為了調查中小學亂收費情況,調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學生.

        解析:本題應看樣本是否為簡單隨機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解:

        (1)合適,這是一種隨機抽樣的方法,樣本為簡單隨機樣本.

        (2)不合適,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多數(shù)農民是不上網的,所以調查的對象在總體中不具有代表性.

        (3)不合適,選取的樣本中個體太少.

        (4)不合適,樣本雖然足夠大,但遺漏了其他城市里的這些群體,應在全國范圍內分層選取樣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學生全部作為樣本是沒有必要的

        方法總結:判斷選取樣本的方法是否合適,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1)選取的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2)選取的樣本各層都要有,各層是否有遺漏;

        (3)用整體隨機抽樣的,要看所選群體能否代表總體.

        三、板書設計

        普查與抽樣調查樣本應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樣本的概念)

        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經歷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并掌握數(shù)據(jù)收集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調查的過程中,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統(tǒng)計調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逐步養(yǎng)成用數(shù)據(jù)說話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統(tǒng)計調查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調查方法。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數(shù)據(jù)的活動中,全班同學是我們要考察的對象,我們采用問卷對全體同學作了逐一調查,像這樣對全體對象進行的調查叫做全面調查。

        調查、試驗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較全面、準確的數(shù)據(jù),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較大,有時受客觀條件(人力、財力等)的限制難以進行,有時由于調查具有破壞性,不允許采用。在這些情況下,常常采用抽樣調查,即從被考察的全體對象中抽出一部分對象進行考察的調查方式。

        在一個統(tǒng)計問題中,我們把所要考察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其中的每一個考察對象叫做個體,從總體中所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sample),樣本中個體的數(shù)目叫做樣本容量。

        例如,在通過試驗考察500只新工藝生產的燈泡的`使用壽命時,從中抽取50只進行試驗。這500只燈泡的使用壽命的全體是總體,其中每只燈泡的使用壽命是個體,抽取的50只燈泡的使用壽命是一個樣本,50是這個樣本的樣本容量。

        為了使抽取的50只燈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燈泡的情況,抽取時要使每只燈泡逐一進行編號,再把編號寫在小紙片上,將小紙片揉成團,放在一個不透明的容器內,充分攪拌后,從中一個個地抽取50個號簽。

        上面抽取樣本的過程中,總體中的各個個體都有相等的機會被抽到,像這樣的抽樣方法是一種簡單隨機抽樣。

        師: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為題在班級進行調查,請設計一張問卷調查表。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生代表展示結果。

        教師指導、評論。

        師:除了問卷調查外,我們還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數(shù)據(jù)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代表回答。

        師:收集數(shù)據(jù)的直接方法有訪問、調查、觀察、測量、試驗等,間接方法有查閱資料、上網查詢等。就以下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選擇何種方法去收集比較合適?

        (1)你班中的同學是如何安排周末時間的?

        (2)我國瀕臨滅絕的植物數(shù)量;

        (3)某種玉米種子的發(fā)芽率;

        (4)學校門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時的車流量。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107~108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研究數(shù)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會利用圖形來解決一些有關數(shù)的問題。

        2.讓學生經歷猜想與驗證的過程,體會和掌握數(shù)形結合、歸納推理、極限等基本數(shù)學思想。

        重點難點:

        探索數(shù)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規(guī)律,并利用圖形來解決有關數(shù)的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圖形中隱藏的數(shù)的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有關數(shù)與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板書課題:數(shù)與形)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簡潔明了,有利于學生清楚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和方向。

        二、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新知

        (一)教師與學生比賽算題

        1.教師:你知道等于多少嗎?(學生:)

        教師:那等于多少呢?(學生計算需要時間)教師緊接著說:我已經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按照這個分子是1,分母依次擴大2倍的規(guī)律寫下去,不管有多少個分數(shù)相加,我都能立馬算出結果。有的同學不相信是嗎?咱們試試就知道。為了方便,我請我們班計算最快的同學跟我一起算,看看結果是否相同。誰來出題?

        在學生出題后,老師都能立刻算出結果,并且是正確的,學生感到很驚奇。

        3.知道我為什么算得那么快嗎?因為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寶,你們也想知道嗎?

        【設計意圖】一方面,教師通過與學生比賽計算速度,且每次老師勝利,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再通過教師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為接下來學習例題做好鋪墊。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計算方法

        1.這件法寶就是(師邊說邊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讓我們來把它變一變,聰明的同學們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進行演示講解。

        (1)演示: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紅),再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黃)。

        想一想:正方形中表示的涂色部分與空白部分和整個正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涂色部分等于“1”減去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占正方形的幾分之幾?()那么涂色部分還可以怎么算呢?(),也就是說。

        (2)繼續(xù)演示,誰知道除了通分,還可以怎么算?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演示:那么計算就可以得到?()。

        3.看到這兒,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

        4.小結:按照這樣的規(guī)律往下加,不管加到幾分之一,只要用1減去這個幾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5.這個法寶怎么樣?誰來說說它好在哪里?你學會了嗎?

        6.嘗試練習

        【設計意圖】將復雜的數(shù)量運算轉化為簡單的圖形面積計算,轉繁為簡,轉難為易,引導學生探索數(shù)與圖形的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形結合、歸納推理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三)知識提升,探索發(fā)現(xiàn)

        1.感受極限。

        (1)剛才我們已經從一直加到了,如果我繼續(xù)加,加到,得數(shù)等于?()再接著加,一直加到,得數(shù)等于?()隨著不斷繼續(xù)加,你發(fā)現(xiàn)得數(shù)越來越?(大)無數(shù)個這樣的數(shù)相加,和會是多少呢?

        (2)這時候你心中有沒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學生猜想:這樣一直加下去,得數(shù)會不會就等于1了。)

        (3)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剛才加的過程中在正方形上不斷涂色,那空白部分的面積就越來越?(小)而涂色部分的面積越來越接近?(1)也就是求和的得數(shù)越來越接近?(1)最終得數(shù)是1嗎?你有什么方法來證明得數(shù)就是1?

        (學情預設:學生提出書本的圓形圖和線段圖,若沒有學生提出,教師自己提出。)

        2.利用線段圖直觀感受相加之和等于“1”。

        (1)書本上有兩幅圖,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一幅是圓形圖,一幅是線段圖,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嗎?請你想一想,然后告訴大家你的`想法。

        (2)學生看書思考。

        (3)全班交流,課件演示,得出結論:這些分數(shù)不斷加下去,總和就是1。

        【設計意圖】利用數(shù)與形的結合,讓學生直觀體會極限數(shù)學思想,并讓學生經歷猜想得數(shù)等于“1”,到數(shù)形結合證明得數(shù)等于“1”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知的精神。

        3.課堂小結。

        對于這種借用圖形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是的,“數(shù)”與“形”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當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難題的解決變得很簡單。

        4.舉一反三。

        其實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也常用到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方法幫助我們解題,你能想到些例子嗎?(如學生有困難,教師舉例:一年級加法,分數(shù)的認識,復雜的路程問題線段圖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數(shù)形結合”是數(shù)學學習中常用的方法。

        三、練習鞏固

        1.基礎練習。

        (1)學生獨立計算。

        (2)全班交流反饋。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回顧新知,鞏固新知,使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得更扎實。

        2.小林、小強、小芳、小兵和小剛5人進行象棋比賽,每2人之間都要下一盤。小林已經下了4盤,小強下了3盤,小芳下了2盤,小兵下了1盤。請問:小剛一共下了幾盤?分別和誰下的?

        解決問題

        (1)全班讀題,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連線(課件演示)。

        (4)結合連線圖得出:小剛一共下了2盤,分別和小林、小強下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直觀性和變難為易的特點。

        四、課堂總結

        快下課了,請你來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圖形的直觀形象的特點,決定了化數(shù)為形往往能達到以簡馭繁的目的,例2中,用舉例的方法求出等比數(shù)列的有限和,都不能證明無限多項相加結果為1,但是接近 1,但這個無限接近于1的數(shù)是多少呢?電子白板呈現(xiàn)出圓形模型和線段模型來表示“1”,使學生結合分數(shù)意義,在圓上和線段上分別有規(guī)律地表示這些加數(shù),當這個過程無止境地持續(xù)下去時,所有的扇形和線段就會把整個圓和整條線段占滿,即和為“1”,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計算過程和結果,讓學生感受到什么叫無限接近,什么叫直觀形象,同時,一個極其抽象的極限問題,變得十分直觀和便捷。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有理數(shù)的意義.②能把給出的有理數(shù)按要求分類.③了解0在有理數(shù)分類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本節(ji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樹立分類討論的觀點和能正確地進行分類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聯(lián)系與發(fā)展、對立與統(tǒng)一的思考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把所給的各數(shù)填入它所在的數(shù)集的圖里.難點:掌握有理數(shù)的.兩種分類.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討論交流現(xiàn)在,同學們都已經知道除了我們小學里所學的數(shù)之外,還有另一種形式的數(shù),即負數(shù).大家討論一下,到目前為止,你已經認識了哪些類型的數(shù).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學生列舉:3,5.7,-7,-9,-10,0,-3,-7.4,5.2…

        議一議你能說說這些數(shù)的特點嗎?

        學生回答,并相互補充:有小學學過的整數(shù)、0、分數(shù),也有負整數(shù)、負分數(shù).

        說明:我們把所有的這些數(shù)統(tǒng)稱為有理數(shù).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的概念和的畫法,掌握的三要素;

        2.會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shù),會利用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了解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初步理解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畫法和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shù),并會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難點是正確理解有理數(shù)與上點的對應關系的概念包含兩個內容,一是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缺一不可,二是這三個要素都是規(guī)定的。另外應該明確的是,所有的'有理數(shù)都可用上的點表示,但上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并不都是有理數(shù)。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用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今后充分利用“”這個工具打下基礎。

        二、知識結構

        有了,數(shù)和形得到了初步結合,這有利于對數(shù)學問題的研究,數(shù)形結合是理解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的重要思想方法。

        三、教法建議

        小學里曾學過利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shù),為此我們可引導學生思考:把射線怎樣做些改進就可以用來表示有理數(shù)?伴以溫度計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條具有三個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這三個要素是判斷一條直線是不是的根本依據(jù)。與它所在的位置無關,但為了教學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規(guī)定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要注意原點位置選擇的任意性。

        關于有理數(shù)與上的點的對應關系,應該明確的是有理數(shù)可以用上的點表示,但上的點與有理數(shù)并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根據(jù)幾個有理數(shù)在上所對應的點的相互位置關系,應該能夠判斷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通過點與有理數(shù)的對應關系及其應用,逐步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四、的相關知識點

        1.的概念

        (1)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

        這里包含兩個內容:一是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缺一不可。二是這三個要素都是規(guī)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數(shù),所有的有理數(shù)都可用上的點表示,但上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并不都是有理數(shù)。

        以是理解有理數(shù)概念與運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數(shù)和形得到初步結合,數(shù)與表示數(shù)的圖形(如)相結合的思想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觀地解釋相反數(shù),幫助理解絕對值的意義,還可以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因此,應重視對的學習。

        2.的畫法

        (1)畫直線(一般畫成水平的)、定原點,標出原點“O”。

        (2)取原點向右方向為正方向,并標出箭頭。

        (3)選適當?shù)拈L度作為單位長度,并標出…,-3,-2,-1,1,2,3…各點。具體如下圖。

        (4)標注數(shù)字時,負數(shù)的次序不能寫錯,如下圖。

        3.用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兩數(shù),右邊的數(shù)總比左邊的數(shù)大。

        (2)由正、負數(shù)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數(shù)都有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正數(shù)大于一切負數(shù)。

        (3)比較大小時,用不等號順次連接三個數(shù)要防止出現(xiàn)“ ”的寫法,正確應寫成“ ”。

        五、定義的理解

        1、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如圖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數(shù),都可以用上的點表示。例如:在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shù)的點(如圖2)。

        A點表示-4; B點表示-1.5;

        O點表示0; C點表示3.5;

        D點表示6。

        從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在上表示的兩個數(shù),右邊的數(shù)總比左邊的數(shù)大,又從正數(shù)和負數(shù)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正數(shù)大于一切負數(shù)。

        因為正數(shù)都大于0,反過來,大于0的數(shù)都是正數(shù),所以,我們可以用,表示是正數(shù);反之,知道是正數(shù)也可以表示為。

        同理,表示是負數(shù);反之是負數(shù)也可以表示為。

        3、正常見幾種錯誤

        1)沒有方向;

        2)沒有原點;

        3)單位長度不統(tǒng)一。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學習目標:

        知識:對頂角鄰補角概念,對頂角的性質。

        方法:圖形結合、類比。

        情感: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的意識。

        學習重點:

        對頂角的概念、性質。

        學習難點及突破策略:

        “對頂角相等”的探究;小組討論

        教學流程:

        【導課】

        同學們,你們看我左手拿著一塊布,右手拿著一把剪刀,現(xiàn)在我用剪刀把布片剪開,同學們仔細觀察,隨著兩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小,剪刀刃之間的角怎樣變化?(學生答:也相應變小)如果把剪刀的構造看作兩條相交的直線,這就關系到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的問題(板書課題)。

        【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請大家閱讀課本P,回答以下問題(自探提綱):

        1、兩條相交的`直線所成的四個角中,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組對角?各組對角間存在著怎樣的位置關系?存在怎樣的大小關系?

        2、什么樣的兩個角互為鄰補角?什么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

        3、對頂角有什么性質?你是怎樣得到的?

        【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分小組討論,然后老師針對自探提綱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先讓學困生、中等生回答,優(yōu)等生做補充、歸納,特別是問題3的第2問,最后老師強調:

        1、注意“互為”的含義。鄰補角和對頂角都是要兩個角互為鄰補角或對頂角。

        2、“鄰補角”這個名稱,即包含了這兩個角的位置關系,還包含了數(shù)量關系,對頂角一定是兩條相交直線所構成的,這是一個前提條件。

        3、“對頂角相等”的推導過程。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理解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shù)、次數(shù)的概念。

        2.會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shù)和次數(shù)。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4.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單項式及單項式的系數(shù)、次數(shù)的概念,并會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shù)和次數(shù)。

        難點:單項式概念的建立。

        教學方法:

        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列代數(shù)式

        (1)若正方形的邊長為a,則正方形的面積是 ;

        (2)若三角形一邊長為a,并且這邊上的高為h,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長,則正方形的體積是 ;

        (4)若m表示一個有理數(shù),則它的相反數(shù)是 ;

        (5)小明從每月的零花錢中貯存x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一年下來小明捐款 元。

        (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新課程標準所賦予的任務。讓學生列代數(shù)式不僅復習前面的知識,更是為下面給出單項式埋下伏筆,同時使學生受到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 請學生說出所列代數(shù)式的意義。

        3、 請學生觀察所列代數(shù)式包含哪些運算,有何共同運算特征。

        由小組討論后,經小組推薦人員回答,教師適當點撥。

        (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描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可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二、講授新課:

        1.單項式:

        通過特征的描述,引導學生概括單項式的概念,從而引入課題:單項式,并板書歸納得出的單項式的概念,即由數(shù)與字母的乘積組成的代數(shù)式稱為單項式。然后教師補充,單獨一個數(shù)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如a,5。

        2.練習:判斷下列各代數(shù)式哪些是單項式?

        (1) ;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強學生對不同形式的單項式的直觀認識,同時利用練習中的單項式轉入單項式的系數(shù)和次數(shù)的教學)

        3.單項式系數(shù)和次數(shù):

        直接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單項式結構,總結出單項式是由數(shù)字因數(shù)和字母因數(shù)兩部分組成的。以四個單項式a2h,2r,abc,-m為例,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數(shù)字因數(shù)是什么,從而引入單項式系數(shù)的概念并板書,接著讓學生說出以上幾個單項式的字母因數(shù)是什么,各字母指數(shù)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入單項式次數(shù)的`概念并板書。

        4.例題:

        例1:判斷下列各代數(shù)式是否是單項式。如不是,請說明理由;如是,請指出它的系數(shù)和次數(shù)。

        ①x+1; ② ; ③ ④- a2b。

        答:①不是,因為原代數(shù)式中出現(xiàn)了加法運算;②不是,因為原代數(shù)式是1與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數(shù)是,次數(shù)是2; ④是,它的系數(shù)是- ,次數(shù)是3。

        例2:下面各題的判斷是否正確?

        ①-7xy2的系數(shù)是7; ②-x2y3與x3沒有系數(shù); ③-ab3c2的次數(shù)是0+3+2;

        ④-a3的系數(shù)是-1; ⑤-32x2y3的次數(shù)是7; ⑥ r2h的系數(shù)是 。

        通過其中的反例練習及例題,強調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圓周率是常數(shù);

        ②當一個單項式的系數(shù)是1或-1時,1通常省略不寫,如x2,-a2b等;

        ③單項式次數(shù)只與字母指數(shù)有關。

        5.游戲:

        規(guī)則:一個小組學生說出一個單項式,然后指定另一個小組的學生回答他的系數(shù)和次數(shù);然后交換,看兩小組哪一組回答得快而準。

        (學生自行編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改變一味由教師出題的形式,且由編題學生指定某位同學回答,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知識,同時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

        6.課堂練習:課本p56:1,2。

        三、課堂小結:

        ①單項式及單項式的系數(shù)、次數(shù)。

        ②根據(jù)教學過程反饋的信息對出現(xiàn)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小結。

        ③通過判斷一個單項式的系數(shù)、次數(shù),培養(yǎng)學生理解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已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

        四、課堂作業(yè): 課本p59:1,2。

        板書設計:

        《單項式》 1.單項式的定義: 2.例1: 例2: 學生練習: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課,它是進一步學習多項式的基礎,因此對單項式有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續(xù)學習。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性,即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知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認識概念,同時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單項式結構時,借助反例練習,抓住概念易混淆處和判斷易出錯處,強化認識,幫助學生理解單項式系數(shù)、次數(shù),為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針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熱情高,但觀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教學時將以啟發(fā)為主,同時輔之以討論、練習、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并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同類項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04-16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01-09

      [優(yōu)]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06-13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9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06-01

      數(shù)學新七年級上冊教案模板01-24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16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1

      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色xxxxx日本免费看|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国产av一区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久久色成人一二三区|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国产剧情福利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中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久久免费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日本偷拍自影像视频久久| 日本公与熄乱理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成年女人免费毛片视频永久| 日韩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 无码日韩做暖暖大全免费不卡|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 一级毛片网| 九九热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无码| 国产亚洲久久久久久久| 97在线视频人妻无码| 成人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亚洲男人天堂2018| 九九热精彩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国产成人欧美日韩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