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dhfrq"></del>

    1. <tr id="dhfrq"></tr>
      成人午夜激情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线天粉嫩av,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成人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

      四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6-21 16:13:18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教案[必備]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教案[必備]

      四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的:使學生會讀、寫小數,并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將下面復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分步出示下面各題,讓學生逐題回答。

        1、0.2是()位小數,它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數,它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數,它表示()分之()。

        2、0.4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07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138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二、新課

        1、教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教師:前面我們看到的一些小數如0.2、0.15等,這些小數的小數點左邊的數都是0.其實小數點的左邊也可以是其它的數,如1.5米、21.8元等。這樣的小數可以分成兩部分,小數點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小數點的右邊是小數部分,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的小數部分中間被小數點隔開。教師同時在黑板上寫出小數的數位順序表的表頭,如:

        “誰還記得整數的數位順序?”

        “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什么?”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后,教師邊肯定學生的回答邊在黑板上列出整數的數位順序表。

        教師:0.2表示十分之二,它表示有兩個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5表示百分之五,它表示有五個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它表示有六個干分之一.干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那么小數的計數單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還有萬分之一等。

        “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哪個最大?”

        “多少個十分之一是整數1?”

        “多少個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個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教師:小數的這些計數單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干分之一、萬分之一等.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這和整數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樣的.都是10。因此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可以用小數點與整數部分隔開,排在整數部分的右面,像整數一樣計數。

        “10個十分之一是整數l,那么整數個位的右邊應該是哪一位?”

        “把十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那么十分位的右邊應該是哪一位?”

        “把百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百分位的右邊應該是哪一位?”

        “十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多少?”

        “百分之幾的呢?千分之幾的呢?”

        教學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教學小數的讀法。

        指名試讀:2.5、0.4、7.26、0.085、340.09

        總結讀法法則。

        3、教學小數的寫法。

        三、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的第6-9題。

        四、作業

        練習二十的第10、11題。

        2.小數的性質和小數的大小比較

      四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第48頁例2。

        【教學目標】:

        理解和掌握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簡算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筆算,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算方法。

        難點:理解在積的末尾添0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10×5= 210×4= 200×3=

        20×3= 130×5= 240×2=

        教師用卡片出示口算題,指名口算,并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2.口算時有什么簡便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讓學生初步感知因數末尾有0時,可以先把0前面數字相乘,再在積的末尾添上0。

        3.在筆算因數末尾有0的或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時,怎樣計算呢?

        (板書課題:因數末尾、中間有0的`乘法)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2。

        (1)160×30=

        (2)106×30=

        2.160×30怎樣算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不同的計算方法,然后匯報。

        學生可能想到以下幾種算法:

        (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積的末尾添兩個0。

        (2)筆算:

        1 6 0

        × 3 0

        4 8 0 0

        (3)3個160是480,那么30個160就是4800等。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出筆算過程:

        1 6 0

        × 3 0 為什么在積的末尾

        4 8 0 0 添上兩個0 呢?

        使學生明確:添上一個0表示是160×3的積,添上兩個0就是160×30的積。在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兩個0,所以在積的末位添上兩個0,這樣計算很簡便。

        3.106×30怎樣算?自己試一試。

        (1)讓學生獨立試算,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

        (2)討論:在算得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使學生明確:只有因數末尾的0沒有參與運算,直接在積的后面添上去,因數中間的0要參與運算,不能添在積的后面。

        4.教材第48頁“做一做”。

        第1題:指四名同學板演,余者練習,然后集體訂正。教師注意強調計算時,要把末尾0前面的數字數位對齊。

        第2題:小組分工完成,互相檢驗,然后集體訂正。

        5.師生共同小結: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算簡便?

        組織學生議一議。

        (1)把因數末尾有0前面的數字相乘。

        (2)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八”第3題。

        快速寫出每題的結果,并在小組中交流口算的方法。

        2.教材“練習八”第4題。

        投影出示“神舟九號”飛船的圖片。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3.教材“練習八”第5題。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適當點撥,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4.教材“練習八”第6題。

        你能很快比較出每組算式的大小嗎?小組或同桌之間交流一下,然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教學反思】:

        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牢固掌握已學的知識,并用這些知識去分析、探究相似內容的知識,即用已知來探討未知。本節課并沒有復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而從口算乘法遷移到筆算乘法,小組討論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進行類比,把過去遇到的知識技能用到將來可能遇到的情境中去,關注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是新課程理念最好的體現。

      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準備:直尺、教具(小棒)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量一量、算一算等實驗活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基本教學過程:

        一、 一、數學活動

        1、出示一組長短不一的'幾根小棒,請你挑選幾根圍成三角形。

        不重復,你還可以怎么圍?

        通過實驗,發現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圍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你發現了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三角形形路線,從郵局到杏云村,走哪條路最近?為什么?

        3、是不是任意兩條邊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條邊大呢?畫一畫,算一算。把計算結果填寫在第33頁的表上。

        二、運用知識模型

        1、第34頁,練習1。下面各組線段能圍成三角形嗎?

        2、擺一擺,3根小棒,能

        3、第13頁第5題。說到比較大小,有一位同學也在比較幾個數的大小,并把他們按順序排列了起來,我們來看一看。發現什么問題?原來是他過于馬虎,把小數點丟掉了。小數點雖然小,但影響卻很大,我們來幫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數點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適當的位置寫上小數點,使這個式子成立。

        4、第12頁第3題。怎么樣才能寫得準確呢?看一看,和什么有關系?

        5、第12頁第4題。覺得要比較他們的身高最大的麻煩是什么?單位問題,不同的單位很難比較。自己想辦法比較,把他們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

        教學反思:學生在任選長短不一的小棒圍三角形的時候發現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圍成三角形,這是為什么呢?引出課題。出示書里的情境,從郵局到杏云村,走哪條路最近?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邊呢?學生通過畫三角形、擺三角形驗證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這樣學生容易掌握。

        三、游戲

        1、第13頁第6題。

        2、第13頁數學游戲。

        四、總結。

      四年級數學教案4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1~15頁例1~2,課堂活動第1~2題以及練習三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計算與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體會乘除法的互逆關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經歷探索發現乘與除互逆關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間關系的過程,并有成功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概括能力。

        3能運用乘除法的關系進行驗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在計算和解決問題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關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主題圖,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游樂園玩一玩。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情景圖,你都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1)學生說出自己選擇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解答。

        教師板書算式:12×5×4=240 12×4=48 48÷4=12 48÷12=4……

        (2)學生認真觀察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1:都是乘除法算式。

        學生2:12×4=48和 48÷4=12這兩個乘除法算式有相同的地方,好像有點關系。

        ……

        (3)同學們觀察得好,你能觀察出乘除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板書課題:乘除法的關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教師:剛才我們從情景圖中知道:每棵樹上掛了4個燈籠。

        12棵樹上掛了48個燈籠。

        通過這3個信息列出了3道算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3道算式。

        12×4=48 48÷4=12 48÷12=4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說說每個數所表示的意思和每個算式解決的問題。

        (2)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學生1:都說的是同一件事。

        學生2:……

        教師:同學們觀察討論得很好,找出了這3道算式之間的.一些關系,我們繼續來研究下面的問題是不是也有這種關系?

        2教學例2

        出示例2情景圖,學生選擇兩個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

        請在12頁上寫出1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述板書算式。

        65×15=975

        975÷65=15

        975÷15=65

        說說每個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再比較上面3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做好記錄)

        各小組匯報結果,教師板書。

        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用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教師:議一議,在有余數的除法里,被除數與商,除數,余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再匯報。

        3討論

        0不能做除數"0不能做除數"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先計算下列各題:

        (1)0÷4=0÷5=0÷134=

        (2)0÷0=6÷0=

        學生猜一猜這兩組算式的商是幾?說出理由。

        (引導學生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來說明)

        4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課堂活動

        1 教科書第14頁課堂活動第1題。

        師生對口令,然后同桌互對口令。

        2 教科書第14頁課堂活動第2題。

        先讀題,問:從題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獨立練習,并寫出依據。

        抽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三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作業本上。

        2練習三第2題和3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反饋,說出依據。

        五、課堂作業

        1練習三第4,5題,學生獨立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的讀、寫法則。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乘、除法四則運算的意義,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多位數的讀、寫法則

        1.復習數位順序表。

        提問:

        “我們學習了十進制計數法的有關知識,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哪些計數單位?”

        “個、十、百、干是什么級?”

        “萬、十萬、百萬、千萬是什么級?”

        “億、十億、百億、千億是什么級?”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下面的數位順序表:再問:“萬位在右起第幾位?億位在右起第幾位?”“一個五位數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個九位數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2.復習多位數的讀、寫法。

        (1)復習多位數的讀法。

        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讀一個多位數。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出讀數法則;

        1.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往下讀;

        2.讀億級或萬級的數時,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億”字或“萬”字;

        3.每級末尾的。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或連續有幾個。都只讀一個“零”。

        再讓學生讀下面各數:

        603087000003009500000

        (2)復習多位數的寫法。

        讓學生想一想,怎樣寫一個多位數。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出寫數法則:

        1.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往下寫;

        2.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位上寫0。

        再讓學生寫出下面各數:

        二十五億三千零九萬五百一十億零二百零五萬

        3.完成練習九的第1題。

        讓學生判斷各題的正誤,并說一說理由。如最小的自然數是0,要讓學生說出因為。不是自然數,所以這道題不對。正確的應該是:最小的自然數是1。

        二、復習四則運算的意義

        1.復習加、減法的運算意義。

        教師出示一道加法題;

        “小軍有21本連環畫,小明有30本連環畫,他們一共有多少本連環畫?”

        讓學生自己解答,說-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教師板書出加法算式并標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明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然后,教師將上面的加法題改編成減法題:

        “小明有30本連環畫,比小軍多9本,小明有多少本?”

        讓學生自己解答,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減法算式中的被減數、減數和差分別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從而使學生明確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

        2.復習乘、除法的運算意義。

        教師出示--道乘法題:

        “四年級-班有4個小組,每個小組12人,四年級一班共有多少人?”

        讓學生先用加法計算,再用乘法計算,然后說一說哪種計算簡便,使學生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教師板書出乘法算式并標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然后,教師將上面的`乘法題改編成除法應用題:

        “四年級一班有48人,分4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多少人?”

        學生自己解答后,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計算,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除數和商分別是上面乘法算式中的什么?從而使學生明確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3.做練習九的第2、3題。

        三、復習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剛才我們復習了四則運算的意義,下面來復習一下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1.復習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指著加、減法算式,讓學生分別說出加、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2.復習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指著除法關系式,提問:

        “剛才我們說的除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是在整除的情況下的關系,如果是有余數的除法,除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3.復習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關系的應用。

        教師:上面這些關系有哪些應用?(可以用來驗算四則運算。)

        學生回答后,讓他們做練習九的第4題。訂正時,結合題目分別說一說驗算加、減、乘、除法,是根據什么關系來進行驗算的。

        四、練習

        做練習九的第5、6題。

        做完第5題,訂正時,讓學生說一下根據。

        第6題,是用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來解答,還是直接列算式解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用哪種方法。

      四年級數學教案6

        一、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

        教學過

        一、復習

        1、出示準備題,用豎式計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練習之后,說說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口算 口算練習(1)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教學例1。

        (1)讀題由學生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2)板書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幾角幾分? ②豎式怎么列? 為什么?(相同數位對齊.)

        (3)師生一起計算出結果。

        (4)說一說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小數加法怎樣計算?

        3、學習例2 計算。 15.64-3.9

        (1)全體學生試做。

        (2)集體評議。評議之后說說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

        4、試一試 10.84+2.6 3.05-2.85

        5、請學生觀察例1和例2,大家來歸納小數加法的筆算方法。然后填在書上。

        6、練一練

        書上第2頁 1、4、5

        7、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三、作業

        書上第2頁練一練 第2、3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珠算小數加減法,并能正確進行珠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筆算(計算之后說說筆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準備題(用珠算計算,做好之后說說整數加減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計算。8.76+4.03

        (1)由全班學生用珠算計算.

        (2)計算之后,說說小數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計算。 5.6-0.85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來解決此例題。)

        4、小結

        (1)講解珠算小數加減法的撥珠方法。

        (2)請學生填好書上第3頁的內容,并讀一遍。

        5、練習

        (1)試一試 26.75+3.4 25.72-9.8

        (2)書上第4頁2、4。

        三、布置作業

        p.4 1、3

      四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23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例3、例4的學習,能掌握除數是三位數筆算除法的算理和商的定位方法。

        2.會正確計算用整百數除的筆算。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用投影片出示)

        70÷10=80÷10=6400÷800=12O0÷300=

        700÷100=800÷100=2100÷700=5600÷800=

        2.筆算。(用投影片出示)

        482÷42=4032÷48=

        (1)兩生在練習投影片中練習,其余學生在草稿本中練習,然后校對。指出錯誤并訂正。

        (2)引導比較兩道題的商的定位有什么不同?

        (3)啟發歸納。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商的定位方法:先算前兩位,如果前兩位比除數小,就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新課教學

        1.討論例3。

        (1)板書例3:600÷200。問:口算怎么想?

        (2)嘗試筆算。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列豎式計算。一生板演。

        (3)啟發引導,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商的位置的?

        (4)試一試。

        900÷300=800÷400=600÷200=400÷200=

        ①每組一題,四生板演、校對。

        ②找出相同點,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整百數除以整百數,商在個位上面。

        2.教學例4。

        (1)板書例4:2900÷400。

        (2)一生板演,其余學生在草稿本中試做。

        (3)與例3比較,發現什么?(被除數的前三位比除數小)

        (4)討論:被除數的前三位比除數小怎么辦?商應寫在哪一位上面?

        (5)啟發歸納:整百數除以整百數的筆算,先算被除數的前三位,如果前三位比除數小,就看前四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6)問:整百數除以整百數的筆算商的定位方法與前面學過的.什么筆算的商的定位方法相同?

        (三)鞏固歸納

        1.同學們學習了例3和例4,應該明白這節課所學的新內容了,誰來說說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板書:整百數除以整百數的筆算,我們還應該會確定商的位置,也就是商的定位方法。

        2.試一試。

        計算,說說商應寫在哪一位的上面,為什么?

        1500÷500=4600÷600=

        3.“練一練”第:題。

        ()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樣想的?

        200×()<1500300×()<20xx

        400×()<2300500×()<3800

        600×()<4000700×()<6700

        “練一練”第2題。

        先說出下面各題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再計算。

        (1)說說商應寫在哪一位上。

        (2)計算,巡視,輔導差生。

        (3)指名復述商的定位方法。

        (四)小結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說說這節課你又學會了什么?商的定位有幾種情況?應該注意什么?

        (五)作業:(課外完成)

        1.書本“練一練”第3題。

        2.《作業本》第19頁(十九)。

      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進一步體會不確定現象的特點。

        2、能設計對雙方都公平的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轉盤、

        教學過程:

        活動一:摸球游戲

        活動目標:通過摸球游戲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游戲的公平性。

        活動過程:

        師:老師盒子里裝有一些球,想不想進行一次摸球比賽?比賽規則:

        1、全班分為兩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男、女生各派10個代表摸球,每人各摸1次,摸到紅球多算女生贏,摸到白球多算男生贏,其余學生記錄每次摸球的結果,看看會有什么結果出現?

        2、記錄時可要有方法,你想用什么方法進行記錄呢?(生介紹)

        3、同桌合作記錄:一個記錄,一人監督他記錄是否正確。開始游戲

        師:(指名一組反饋)

        師:誰贏了呀?女生真不簡單,祝賀你們取得了勝利。男生有話要說嗎?

        男生:游戲不公平!

        師:你怎樣覺得不公平了?

        師:我們來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況?(把袋中球倒出來給學生看:紅球多、白球少)如果再摸下去,結果會是怎樣的呢?為什么?

        ★(學生體會:紅球個數比白球多,所以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也就是說女生贏的可能性比男生大。)

        問:男生想說些什么嗎?

        師:回答的很好!怎樣的游戲是公平的、合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板書)

        活動二:擲骰子游戲

        活動目標:進一步理解游戲的公平性。

        活動過程:

        師:課間休息時,甲和乙準備下棋,在決定誰先走棋時,他們都很謙讓:你先來,你先來。你能替他們想個辦法,決定誰先走棋嗎?(猜拳、擲硬幣、抽簽、抓鬮......)

        師:(當學生說出其中的方法時)你為什么覺得這個辦法好?

        師:笑笑建議用“擲骰子”的辦法來決定:任意擲出骰子后,若大于3點,則甲先走;若小于3點,則乙先走,這個游戲是否公平?(板書:若大于3點,則甲先走;若小于3點,則乙先走)

        生:“大于3點”比“小于3點”的情況多,所以游戲不公平。

        師:這樣的推理的確有道理,但真知來源于實踐:每組4人,一人當甲同學,一人當乙,一人記錄,另一個監督。

        師: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寫在黑板上。

        大于3點的次數小于3點的次數

        師:觀察各小組的實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甲先走,于是進一步驗證了游戲是“不公平”的。)

        師:既然大家都認為這樣的游戲規則是不公平的,怎樣改變才公平呢?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師:改變后,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板書:相等)(都有3種可能性)為什么次數相同了游戲才公平呢?

        師:好,到底是不是,請同學們按照這種規則每組再來擲10次,結果會是怎樣的?(比一比哪組既遵守規則又抓緊時間)

        師: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寫在黑板上。

        大于3點的次數小于3點的次數

        師:觀察數據:你又發現了什么?想象一下:如果繼續擲下去,它們的結果又會是怎樣的?(趨向相等,游戲公平)

        ★公平的游戲規則,讓游戲的.雙方都能獲得相等的輸贏機會,但在實際中結果可能仍會有輸有贏。

        師:前面有同學提出拋硬幣的方法,人們通過實驗和計算得出:硬幣拋無數次后正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隨著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結果會趨向相等。

        活動三:實踐應用

        活動過程:

        師:在摸球中,在下棋中要講究公平,那在生活中要不要講究公平呢?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公平處理的?

        師:我想邀請XXX同學和老師玩轉盤。玩可要有規則,我來定:轉到綠色部分算老師贏,黃色部分算你贏,怎樣?聽了規則后你有什么想法?

        問:如果讓你來設計一個公平的轉盤,你想怎樣畫呢?小組合作:拿出轉盤紙,請你們設計一個公平的游戲轉盤。

        師:(展示學生作品)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設計?

        說明:剛才的游戲,老師很對不起大家,我做了一次不公平的事,看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競爭,可不能投機取巧。

        活動四:感受與反思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與感想?

      四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教材78-79頁例7例8及做一做練習十九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除數是三位數除法的計算算理.

        2.掌握筆算除法的計算法則.

        (二)能力訓練點

        1.能運用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法則正確地進行筆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知識間的遷移類推,滲透辯證唯物主義.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掌握用三位數除商多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商多位數的算理.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計算:

        (1)2432÷421(2)4832÷592

        [復習商的定位和試商方法]

        2.計算并講算理:

        (1)845÷32(2)2736÷48

        3.口答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4.導入:教師在845÷32的被除數、除數的后邊加一位變成8450÷325,從而揭示出這節課要學的內容,筆算除法:商多位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7

        (1)出示例78450÷325

        (2)請同學們根據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試算(全班齊練,一人板演)

        (3)訂正,引導學生明確:

        ①除數是三位數,先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三位,就是除845個十.

        ②商2寫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

        ③325除1950商6,商寫在個位上面,這道題的商是26.

        (4)啟發學生用乘法驗算,檢查商是否正確.

        (5)練習,先確定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再計算

        2.教學例827480÷482

        (1)學生交流比較例8與例7有什么不同?

        (2)引導學生明確算理,自己試算,互相訂正,并檢驗.

        (3)練習:下面各題,先說出商是幾位數,再計算出來.

        [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確定商的位置與位數,并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使之學有信心,并且印象深刻]

        3.概括法則:

        (1)引導學生明確:

        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與除法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①都是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③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④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被除數的前三位數.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三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被除數的前四位數.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

        (3)概括法則

        (4)練習:79頁做一做(兩人板演,全班齊練)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計算25144÷449時,先用449去試除被除數的前()位,商是()位數.

        (2)()內填哪些數字商是兩位數?()內填哪些數字商是三位數?

        2.確定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4.小組賽:80頁練習十九2題

        5.練習十九3題(一人板演、全班齊練)

        6.練習十九6題

        四、全課小結:今天你又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五、布置作業:練習十九3題(1)(2).

        六、板書設計

        筆算除法商多位數

        例7:8450÷325=26

        325除854個十,商2個十余195個十,325除1950商6

        法則:

        1.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三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四位數.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例8:27480÷480=57......6

      四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概念的運用練習,將其納入到自己已有有數的知識結構中,構建與穩固數的結構網絡;

        2、能熟練地運用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知識進行解題,熟練假分數與帶分數互化的方法。

        3、從知識之間的聯系中感受到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預設:

        教學預設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回顧與整理

        1.指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內容。

        (1)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聯系

        區別

        分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是一種數,也可看作兩數相除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是一種運算

        (2)按要求說說分子A分母B之間的關系

        (1)是真分數

        學生回顧并口述本章學習的內容。

        預設: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特征及互化的方法。

        (2)A/B是假分數

        (3)A/B是可以化成整數的假分數

        (4)A/B是可以化成帶分數的假分數

        填空練習:在中,如果●=()時,這個分數是一個最大的真分數;如果●=()時,這個分數是一個最大的'假分數;如果●=()時,這個分數等于1;如果●=()時,這個分數無意義。

        二、技能訓練。

        1、分數與除式的關系

        (1)用分數表示除式,并按分數的特點分類。

        完成P33整理與應用第1題

        (2)把分數改寫成除式,完成整理與應用第2題

        (3)分數與除式的關系填空,完成整理與應用第3題。

        (4)補充練習

        看看、填填。

        (1)我的身高約是()厘米,也就是()米。

        (2)數學書的封面大小大約是()平方分米,也就是()平方米。

        (3)一瓶洗發液容量大約是()毫升,也就是()升。

        (4)做眼保健操的時間是()分鐘,也就是()小時。

        二、完成書上第4、5題,說說分數的意義。

        補充活動:學校在五(1)班40名學生之中作一項學生最喜歡上的課的小調查(每人只能選擇一項),結果發現7人喜歡語文,8喜歡數學,4人喜歡音樂,5人喜歡美術,11人喜歡電腦,5人喜歡體育。

        (1)喜歡語文學科的學生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2)喜歡數學語文學科的學生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3)喜歡音樂學科的學生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4)喜歡美術語文學科的學生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5)?

        三、探索研究:

        書P34應用與探索第2題。

        想一想所得的分數間有什么聯系。

        完成填空練習

        學生計算,并分類

        真分數:5/8,8/11,9/16

        假分數A:能化成整數的15/15,24/6;

        假分數B:能化成帶分數的:7/4,13/7,13/6

        完成第1,第2題

        學生結合實踐知識,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討論已看的頁數占全書的幾分之幾是哪兩個數相除?

        剩下的頁數占全書的幾分之分是哪兩個數相除?

        預設:學生通過設定正方形的邊長,得到不同的結果:

        (4×1)÷[(1+2)×2]=4/6

        (4×2)÷[(2+4)×2]=8/12

        ......

        1/2,4/8,9/18

      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例1,完成“做一做”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較復雜的三步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今天我們學習比較復雜一些的三步式題的計算。下面先來復習一下過去學過的混合運算。

        1.150-42×2÷14(240+120)÷(140-20)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同時讓兩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訂正時問:

        (1)這道題里都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哪一步?為什么?

        (教師強調: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乘、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在含有括號的.算式中,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口算。

        5×(150-90)÷20600-8×5×10

        100+100×4÷520+800÷4-60

        二、新課。

        1.教學例1。

        教師板書:100-(32+540÷18)

        問:(1)這道題中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什么?

        (2)小括號里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什么?

        (學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師用彩色粉筆在540÷18的下面畫一橫線。然后學生逐步脫式計算。)

        說明:像這樣帶有小括號,并且小括號里面有加或減,又有乘或除的混合運算,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乘除,接著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筆畫上虛線框,并說明,以后計算熟練了,小括號可以一次脫去,虛線框中的一步省略

        三、鞏固練習。

        1.做“做一做”中的題目。問:

        “第1題里有哪些運算?應該先算什么?”

        “第2題呢?”

        讓學生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然后再集體訂正。

        2.練習一的第1、2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集體訂正。

      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設想]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及角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如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發現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并得出結論?本課主要通過觀察、討論、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去感知、理解、發現和認識。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發現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不同情況,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并且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對“面”的想象、對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想象、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相交情況的想象等等。圍繞這些目標,我們在設計教案時努力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純數學研究的問題情境,用數學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

        本課在設計導入時,并沒有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而是直接進入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畫到紙上,然后進行梳理分類。之所以這樣設計,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對直線的特點已有了初步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空間想象能力,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有更豐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現象居多,情況較單一,不利于展開研究;二是四年級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轉型階段,它應為高年級較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2.以分類為主線,通過學生自主探索,體會同一平面內兩直線間的位置關系。

        從新舊教材的區別上來看,原來的教材是由“點”到“面”,把這部分知識分成垂直和平行兩個內容進行教學,最后再把這部分知識匯總起來,總結出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而新教材把二者合為一課,從研究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入手,逐步分析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還有相交成直角與不成直角的情況,是一種由“面”到“點”的研究,這樣設計,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有利于學生展開探索與討論,研究的意味濃了。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們大膽地讓學生以分類為主線,通過小組匯報、班級爭論、教師點撥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復雜多樣的情況中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通過兩次分類、分層理解,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研究意識。

        3.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識與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1)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整節課自始至終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畫完兩種直線的位置關系后,在小組中進行歸類整理,選取有代表性的情況貼在黑板上。其次,對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理解,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進行分類整理。再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規律。

        (2)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無限大平面的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想象;②對看似兩條直線沒有相交而實際卻相交的情況的想象;③對平行線永不相交的想象;④拓展練習中有無數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或垂直的想象。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紙片,雙面膠。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導入: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知道了直線的特點,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一)學生想象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樣子的?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會有哪幾種不同的情況?(學生想象)

        (二)學生畫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位置關系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這樣的白紙,現在咱們就把它當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把你剛才的想法畫下來。注意,一張白紙上只畫一種情況。開始吧。(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種情況

        師:畫完了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組誰的想法與眾不同?(小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看?

        (小組展示,將畫好的圖貼到黑板上)

        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學生補充不同情況)

        (二)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么多種情況。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在小組中交流交流。(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匯報分類情況。

        預案:

        a.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b.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c.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當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為相交、不相交兩類。

        (學生說出自己小組的分法后)師:對于他們小組的這種分法,你們有問題嗎?

        設想:當出現“b”情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并把直線畫得長一些,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線全部畫出。

        當出現“c”的分法時,開始同“b”的做法一樣,先使學生明確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再使學生明確分類時要統一標準。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一類,這樣分類是以相交與否為分類標準。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據兩條直線相交后所成角度來分類的。二者不是同一標準,所以這種分法是不正確的。從而達成分類的統一,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

        總之,在分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請一兩名學生動手畫一畫,從而達成共識。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師: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沒有)想象一下,畫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知道為什么要加“互相”嗎?(學生回答)誰能說說什么是互相平行?(學生試說不完整的概念)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幾種情況?

        (二)提示垂直的概念

        師: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都形成了四個角)

        師:你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個直角)

        師: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師:你是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呢?(學生驗證:三角板、量角器)(板書:成直角、不成直角)

        師: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互相垂直。(學生試說后指名回答)(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練習鞏固,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舉例后教師可適當添加一兩個沒想到的例子。

        2.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出示主題圖)

        3.咱們看看幾何圖形中有沒有垂直和平行的現象?(出示幾何圖形)

        五、拓展延伸,發展空間觀念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

        1.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平行。觀察發現規律。

        2.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垂直。觀察發現規律。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教案13

        1.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7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加法乘法

        交換律:a+b=b+aa×b=b×a

        結合律:(a+b)+c=a+(b+c)(a×b)×c=a×(b×c)

        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導學生對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進行橫向比較。

        “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把兩個數交換位置,運算結果相同;不同點:運算方法不同。)

        “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有三個數,不管相鄰的哪兩個數先進行運算再同另一個數運算,結果都不變;不同點:運算方法不同。)

        通過比較,使學生明確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表達式類似,只是運算方法不同。

        2.練習。

        (1)做第45頁的'第5題。

        讓學生看一看這道題中的算式各符合哪個運算定律,然后分別填在橫線上。

        (2)做練習九的第8題。

        根據運算定律給每個算式填上適當的運算符號或數,訂正時,說一說依據。

        二、復習簡便算法

        1.讓學生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怎樣做簡便,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82+78+226×35×50

        136+68+64125×80×50

        25+43+75+5745×4×25×20

        271+53+47+2962×7+38×7

        2.讓學生口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469+98437—305

        469—98324—48—52

        3.讓學生做練習九的第9題,指名說一說簡便計算的依據。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九的第10—12題。

        (1)第10題,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說一說運算順序。

        (2)第11題,獨立做,集體訂正。

        (3)第12題,讓學生先自己做。其思路是;先求出第一個小長方形木板的面積,然后求它的寬,最后根據邊長的特點分割。

        2.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讓他們做練習九的第13一15題,和第45頁的思考題。

        第15題,解答這道題需要有一些有關汽車速度方面的常識。做題前,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般汽車每小時最多能行一百千米左右,然后再讓學生做。

        思考題,讓學生自己找規律填數。

      四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55--57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和線段,認識射線,掌握射線的概念與特征,并能區別射線、直線和線段。

        2.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其表示方法,會比較角的大小。

        3.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和變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

        角的形成。

        一、復習直線、線段,教學射線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

        提問:

        ①老師畫的是什么?

        ②描述一下直線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直線:直,沒有瑞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2.直線上點上兩點并擦去其余部分,變成......

        提問:

        ①這個圖形是什么?

        ②說一說什么是線段?

        ③線段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線段:直,兩個端點,有限長,可度量)

        3.把線段的一端延長,改畫成射線,指出這個圖形是射線(板書:射線)并提問:

        ①根據老師的畫法,說一說什么叫射線?

        ②射線有哪些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直,一個端點,無限長,不可度量)

        舉出生活中射線的例子。

        4.對比直線、線段和射線,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5.階段練習:指出下列圖形,哪個是直線、線段、射線。(圖略)

        教學設想:這個環節的教學以直線為基礎,通過適當變化引出線段及射線。讓學生能在現地認識到直線、線段及射線的聯系和區別,為進一步學習圖形知識打好基礎。

        二、角的認識

        1.投影出示下列圖形并提問:哪些是角?(圖略)

        2.教師畫角。(畫角時要慢,先點頂點,再畫兩條射線)

        提問:

        ①根據剛才畫角的過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種什么樣的圖形?

        ②講解角的各部分名稱。(板書:頂點、邊)

        ③講解用符號表示角的方法,注意“∠”與“<”的區別。

        3.引申。

        ①做活動角,拿兩個硬紙條,把它們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一根硬紙條,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角(邊做、邊講、邊演示)。你自己做一個活動角。

        ②把活動角演示成平角、周角。

        組織學生討論后回答:這兩個圖形是不是角?為什么?

        4.研究角的大小。

        ①研究角的大小變化。

        A.出示活動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后提問: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B.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C.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與什么沒有關系?

        ②比較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了直觀、重疊、度量三種方法,并分別給以評價:直觀法不準確;重疊法準確但不實用;只有度量法既實用又準確,下節課學習。)

        找學生說出重疊法的要點并配合投影演示。

        5.階段練習。

        畫出一個角,標出這個角的頂點、邊,并用符號表示;再畫出一個大一些的角。

        [教學設想]:這個環節的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綜合適用講解法和觀察法進行教學;特別是比較角的大小讓學生自己總結方法,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哪些內容?(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①一個角有()條邊和()個頂點。

        ②角的大小與()的長度無關。

        2.判斷。

        ①直線是無限長的。()

        ②射線有一個端點。()

        3.完成書第52頁第1、2、3、4、5題。

        4.比較兩個三角板各個角的大小,并突出相等的兩個角是直角。

        教學設想:

        1.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變化的觀點,使學生對直線、線段和射線有了較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2.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注意了適當孕伏,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創造了條件:

        一是在角的認識時,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

        二是比較角的大小時孕伏了下節課內容“角的度量”;

        三是在鞏固練習時孕伏了直角的認識。

        3.本節課的練習采用邊講過練的形式,避免集中練習給學生造成疲勞感。力求達到“新”、“活”、“實”、“用”的目的,使學生做到有張有馳,從而形成理解、記憶、應用、發展的學習水平。

      四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3一104頁練習二十三的第9一15題。

        教學目的:通過鞏固練習,使學生掌握十進、百進、干進的單名數或復名數與小數相互改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如何把單位間進率是10、100、1000的單名數或復名數改寫成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單名數。

        2.指名讓學生說一說如何把用小數表示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單名數或復名數。

        3.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名數和低級單位的單名數或復名數相互改寫時要注意的幾點。

        二、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的第9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每一題讓學生說一說做題時是怎樣做的;

        第(1)題可提問:()分米=1.5米,是怎樣的變換?(是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

        是要乘以進率,還是除以進率?(要乘以進率)進率是多少?(是10:)

        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移動幾位?(向右移動一位。)

        第(2)題可以提問:()噸()千克=4.08噸,是怎樣的變換?(是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復名數。)

        要怎樣改寫呢?(整數部分是4噸,把0.08噸變換成用低級單位千克表示。)

        把0.08噸變換成用低級單位千克表示,要怎樣做?(乘以進率1000,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所以:4噸80千克=4.08噸。)

        第(4)題可提問:5米16厘米=()米,是怎樣的變換?(是把復名數變換成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名數。)

        怎樣改寫?(把米數寫在整數部分,把16厘米改寫成用小數表示的米數。合起來就是要改寫的數。)

        把16厘米改寫成用小數表示的米數要怎樣改寫?(除以進率100,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所以;來16匣米=;.16米。)

        2.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0題。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3.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1題。

        請一位同學讀題后,教師提問:知道了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332米,那么每分傳播多夕千米?怎樣計算?(332×60=19920(米))

        19920米合多少干米?怎樣改寫?(19920除以1000,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所以等于19.92千米。)

        4.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2題: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5.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3題;

        讓學生獨立做、做完以后。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由于題目沒有明確要求用哪個低級單位.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改寫結果。如2.6米可以改寫成2米6分米,也可以改寫成2米60厘米。可以告訴學生可根據一般的習慣用法改寫。如4.50噸一般改寫成4噸500千克,8.1干米改寫成8千米100米。

        三、綜合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4題。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教師可提問:這道題條件與問題中的單位統一嗎?(不統一,一個是厘米.一個是毫米。)

        想一想.用什么辦法求每張紙的厚度?

        啟發學生想出不同方法。

        方法一是:先把厘米數化成毫米數,即9.2厘米=92毫米;再根據條件:“1000張紙疊起來厚9.2厘米”。即92毫米除以1000,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92毫米十1000=0.092毫米),得出結果。

        方法二是:先算出每張紙厚多少厘米。即9.2十1000,把9.2厘米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9.2厘米十1000=0.0092厘米)。再把厘米數變換成毫米數。即0.0092厘米=0.092毫米;

        四、選做題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練習十五的第16;L題和第17*題。

        第16*題可用第(1)小題引導學生想出分析、解題的方法。0.口3米>13厘米,可以這樣想:()米=13厘米,運用所學知識可以知道,0.13米=13厘米,那么0.口3米>13厘米的口中可以填寫比1大的一位數。

        第17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第—種解法:光求出l千克大豆榨油多少。(13十100×1000=130(千克))

        第二種解法:先求1噸是100干克的多少倍。(13×(100十10)=130(千克))

        五、課外作業

        練習二十三的第15題。

        5.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四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教案11-02

      四年級數學教案08-16

      四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1-15

      四年級數學教案11-07

      四年級小學數學教案10-23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7-21

      四年級數學教案【薦】11-30

      【精】四年級數學教案12-01

      【熱門】四年級數學教案12-02

      四年級數學教案【熱】11-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 国产剧情福利一区二区麻豆|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亚洲|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 aaa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无码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视频| 亚洲女人天堂成人av在线| 人妻无码av中文系列久|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二区| 亚洲伊人精品久视频国产| 国产农村老熟女乱子综合|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无码专区 人妻系列 在线|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破解版| 人妻出轨av中文字幕| 又爆又大又粗又硬又黄的a片|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APP| av深夜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有码日韩精品| 天堂中文8资源在线8| 一区二区亚洲人妻精品|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日韩有码中文在线观看|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老熟女无套内射不卡|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精品成人午夜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