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鄉鎮企業200*年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一、200*年鄉鎮企業基本情況 200*年,**鄉鎮企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市郊區工作會各項部署,積極響應國家宏觀調控各項舉措,緊緊圍繞促進京郊農民就業增收這一主線,繼續深入開展二次創業,大力推進京郊京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京郊鄉鎮企業繼續保持穩定、健康的發展態勢,為京郊農民就業增收做出了新貢獻。(一)、京郊鄉鎮企業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態勢
預計200*年實現總收入2070億元,同比增長18%;增加值448億元,同比增長17%;利潤總額145億元,同比增長20%;工業增加值218億元,同比增長18.5%。
經濟運行的基本特點:一是經濟和效益指標繼續保持同步增長。鄉鎮企業的各項經濟指標繼續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利潤指標增幅分別高于總收入、增加值5.7和7.8個百分點。二是鄉鎮工業在經濟總量中占據主體地位。工業企業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勢頭,效益顯著提高,拉動作用明顯。1—10月,工業占總收入、增加值、利潤總額指標的比重為47%、49.5%和44%。鄉鎮工業企業總收入、增加值、利潤總額增幅均超過全市鄉鎮企業經濟指標增幅,分別超過3.5、4.3和12.5個百分點,其中規模工業企業增幅分別達到39.4%、33.8%和59.8%,超過總體增幅20、17和36.3個百分點。三是第三產業實現較快增長。1—10月,第三產業總收入增幅為18.5%,與第二產業基本持平。四是結構調整取得成果,已經形成現代制造業配套加工、服裝紡織、建材、食品飲料、生物制藥、印刷和電子信息的七大主導行業。上述行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0%。五是規模以上企業繼續保持高增長。1—10月,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總收入538.7億元,同比增長38.2%,占全部鄉鎮企業的40.7%;完成增加值89.5億元,同比增長24%,占全部鄉鎮企業的32.7%。
(二)全面超額完成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的經濟指標增長任務及列入市政府擬辦的56件實事之一的農民工就業和培訓的任務
1、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15%已經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預計總收入、增加值、利潤總額的增長將達到18%、17%和20%。
2、“培訓農民工10萬人次,為郊區農民提供5萬個非農就業崗位”,是200*年市政府擬辦的56件實事之一。該項工作由市農委牽頭,由鄉鎮企業局承擔5萬個培訓和5萬個就業的任務。目前已經完成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8.6萬人,新增勞動力就業5.1萬人。
(三)重點工作取得新成果
1、鄉鎮工業區的清理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善后工作順利推進
根據國務院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的要求和部署,京郊鄉鎮工業區作為**市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了治理整頓工作。全面完成了所承擔的各項任務。對421個京郊鄉鎮工業區和村級工業大院進行了核查和整頓。保留鄉鎮工業區9個,其余412個鄉鎮工業區和工業大院予以撤并,作為鄉鎮二三產業建設用地進行發展。鄉鎮工業區治理整頓取得階段性成果。
2、 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和管理體系初步建立,目標和責任明確,培訓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并完成了任務指標,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為今后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基本特點一是**市鄉鎮企業局超額完成了應承擔的培訓5萬人的任務;二是各區縣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已經全面鋪開。房山、通州、大興等9個區縣成立了由主管區縣長掛帥的領導小組,建立了聯系會議制度,朝陽、門頭溝等區縣出臺了工作意見,制定了培訓計劃。三是突出就業與培訓的緊密結合,初步形成了政府、用人單位與培訓機構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四是一些區縣已經建立起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組織網絡及其資源的信息平臺。通州區在全區11個鄉鎮484個行政村建立了就業服務所和指導站,形成了覆蓋區----鄉鎮----村三級、初具功能的就業服務體系。
3、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外貿出口穩步增長
第三產業發展是200*年京郊鄉鎮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已經列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200*年,通過對193個鄉鎮、近500家規模以上三產企業的調研,基本摸清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第一次成功地召開了鄉鎮企業第三產業發展大會,明確了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推出了典型,首次將鄉鎮第三產業納入了鄉鎮企業的管理范圍。200*年,鄉鎮第三產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一是新建大項目不斷涌現。1-10月,新建1000萬元以上大項目實際到位資金16.5億元,35家投入運營,部分項目當年已實現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二是近郊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經濟總量中占有較大比重。1-10月,豐臺區、朝陽區第三產業總收入已經占本區鄉鎮企業總收入的61.6%和48.6%。三是行業特色日益突出。房山、延慶等遠郊區縣的民俗旅游、農業觀光等休閑旅游業發展迅速。目前郊區民俗旅游接待戶已經達到24000戶,從業人員4.5萬人。具有區位優勢的遠郊區縣以及近郊的商貿、物流、餐飲住宿和服務等行業蓬勃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產業規模。
外貿出口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200*年預計實現出口產品交貨值110億元,連續7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一是紡織服裝、機電、輕工等傳統出口產品平穩增長,農產品出口增勢強勁。二是新增出口企業拉動作用明顯。新增出口企業35家,完成出口供貨額近10億元。三是出口骨干企業規模和水平顯著提高。5000萬元以上的出口企業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42%。
4、農產品加工業取得新進展
農產品加工業是200*年京郊鄉鎮企業一項重點工作,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京郊鄉鎮企業需要重點培育的一個重要產業。200*年,農產品加工業取得新進展。一是第一次召開了京郊農產品加工業專題現場會,大興區榆垡鎮現代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正式命名掛牌,列入全國首批示范基地。市領導和部局領導參加了現場會并親自授牌,對**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給予肯定。二是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快速增長。預計到200*年,農產品加工企業461家,其中營業收入500萬元企業251家。從業人數達到5.1萬人,同比增長30%;實現銷售收入171億元,增長43%;利潤總額4.4億元,同比增45%;原料基地總面積達到81萬畝。
5、“彩虹工程”繼續深入開展,科技進步取得新成果
以“首都高校專家博士幫助京郊農村發展二三產業”為主旨的“彩虹工程”的深入開展,有力地推動了鄉鎮企業與首都科技優勢的結合,極大地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科技進步。一是進一步開拓了彩虹工程的科技合作渠道,在原來與大專院校合作的基礎上,今年又與首科集團和中科院建立了定向聯系,部分鄉鎮企業提出的難題已提交首科集團幫助解決。二是初步建立起科技項目庫。目前已有**大學、清華大學、**科技大學、**工業大學、**服裝學院等22所高校的300項科技項目與科技成果在鄉鎮企業局網站公布。三是利用首都大學畢業生志愿者活動,為鄉鎮企業引進大學畢業生280人。四是全年開發新產品160項,創國家和**市名牌產品21項。
京郊鄉鎮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近期看,一是鄉鎮工業區治理整頓的善后工作需要繼續大力推進。這一問題能否很好解決,直接關系到當前及今后鄉鎮企業能否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能否繼續保持在農民就業增收中的貢獻率。從200*年的情況看,如果善后工作不能有所突破,會直接影響固定資產投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根據調查,由于投資商心存顧慮以及申辦手續困難等原因,截止9月底,已造成鄉鎮工業區102個在建項目停工,總投資43.6億元,已到位資金12.5億元;造成137個簽約項目無法履約,計劃總投資11億元;61個在談項目無法簽約,計劃總投資13億元。這三類項目預計將實現總投資67.6億元,吸納勞動力4.2萬人,實現銷售收入400多億元。二是農民工就業培訓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和投入。從長遠看,總量不足仍然是京郊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與破解三農問題和推進京郊農民就業增收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今后鄉鎮企業發展要繼續突出發展這一主題;企業規模小、素質低、名牌少,缺少大規模的知名企業、集約化程度較低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解決這些問題仍是今后鄉鎮企業發展要堅持的方向。
二、200*年工作安排
(一)指導思想
200*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郊區工作會精神,以農民就業增收為主線,堅持發展不動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城鄉統籌,抓好“515”工程等6項重點工作,繼續保持京郊鄉鎮企業的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態勢,推動京郊鄉鎮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為京郊農民就業增收做出新貢獻。
(二)、抓好六項重點工作,努力實現鄉鎮企業健康平穩發展
總收入、增加值、利潤總額、工業增加值、出口產品交貨值等5項主要經濟指標要確保增長15%以上。繼續貫徹投資拉動的理念,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大對規模企業、骨干企業的扶持。積極推進私營、個體經濟的發展。
1、實施“515”工程,將擴大農民就業增收落到實處
----重點發展50個非農產業就業基地。重點培育50個非農產業就業基地進行重點建設和扶持。
----扶持100個新引進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
----新增5萬個非農就業崗位。
2、實施“615”計劃,大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保持外貿出口穩定增長
“615”計劃即:培育60個重點項目(10個倉儲物流配送及專業市場、20個貿工農出口基地企業、30個出口5000萬元以上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扶持100個專業村(50個農民自主創業的三產業專業村、50個民俗旅游專業村);扶持5000戶民俗旅游專業戶。
3、實施“151”計劃,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再上新臺階
農產品加工業要在今年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實施“151”計劃,以加強基地建設和培育骨干企業為核心,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再上新臺階。一是抓好一個“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對于列入“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的大興區榆垡鎮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200*年計劃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000萬元,引進項目5個,引進項目資金3億元;新增銷售收入1.2億元。二是篩選命名5個市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三是扶持培育10個農產品加工重點骨干企業。
4、繼續實施彩虹工程,不斷推進鄉鎮企業的科技進步,促進鄉鎮企業整體素質提高
一是繼續實施彩虹工程,進一步推動鄉鎮企業與**首科集團和中科院在京院所的科技合作,推進鄉鎮企業的科技進步。二是在繼續實施鄉鎮企業“5211”培訓工程、加快鄉鎮企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密切與有關部門的合作,結合首都大學畢業生自愿者活動,引進更多的大學畢業生進入鄉鎮企業。三是結合農業部“藍色證書”的實施,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力爭建設好30-50個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基地,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10萬人。
5、繼續推進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強鄉鎮企業主管部門信息網絡建設,實現信息處理計算機化信息傳輸網絡化。目前,我市的十三個區縣中有8個區縣已實現區縣與鄉鎮信息傳輸,提高了工作效率,明年,其余的5個縣區也要實現信息傳送網絡化。希望部局能給我們一定的資金支持。
【*市鄉鎮企業200*年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相關文章:
市畜牧服務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2
2005年上半年鄉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2
經濟運行分析工作情況匯報08-24
上半年**縣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2
經濟運行分析報告08-20
**市2006年1—3月份經濟運行分析08-13
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2
上半年xxx縣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3
上半年xxx縣經濟運行情況分析08-15